西安北洋锋行商贸有限公司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29-5974168
邮箱:service@hjhongguang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李宁举步维艰“中国制造”走到末路?

编辑:西安北洋锋行商贸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李宁举步维艰“中国制造”走到末路?
编者按:“一切皆有可能”和“JUSTDOIT”,一个是李宁的广告语,一个是耐克的广告语,是不是很像?没错,李宁运动品牌走到今天,完全就是靠这种模仿起家的。但是与耐克卖创意不一样的是,以李宁为首的中国运动品牌更多注重的是产品销售,是一味地互相抄袭与模仿,于是走到死胡同

“一切皆有可能”和“JUSTDOIT”,一个是李宁的广告语,一个是耐克的广告语,是不是很像?没错,李宁运动品牌走到今天,完全就是靠这种模仿起家的。但是与耐克卖创意不一样的是,以李宁为首的中国运动品牌更多注重的是产品销售,是一味地互相抄袭与模仿,于是走到死胡同。

李宁只是一个缩影,在上世纪90年代,各种各样的国产运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特别是一些成名的运动员,更是以自己的名字直接命名品牌,而一大批新锐力量,其前身就是沿海为国际体育品牌代工的企业,直接利用成熟的国外产品依葫芦画瓢。2003年,仅福建晋江一地运动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五套“体育频道”打广告的就有四十余个。龙年伊始,冒进的国内运动品牌陷入危机,龙头老大李宁由于2011年净利润剧降50%,而不得不再次宣布大裁员,调整组织结构,降低人员成本。

国内运动品牌的危机,影射出中国模仿式产品的危机。我们可以看一组简单的数据,安踏2010年的科研投入为1亿元人民币,李宁是2.5亿元人民币,已经是国内同行的顶级水平。但是,像耐克、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巨头产品生产是交给其它公司的,这些国际巨头最大的费用支出是科研和品牌推广。以耐克为例,其每年投入新产品科研的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-10%左右,按2010年其销售收入190亿美元匡算,这笔费用是15亿美元左右,折合人民币近百亿,是李宁的40倍!

李宁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缩影,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,面临生死抉择。与世界500强企业科研投入为销售收入5-10%的比例相比,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只有1.86%,国内其它大中型企业这个比例甚至不足1%。而在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日子一去不复之后,科技创新将成为举足轻重的竞争力量。无奈的是,很多中国企业目光短浅,缺乏创新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发展壮大,谈何容易。

因此,“李宁现象”或许只是一个开始。

上一条:辅料之“变”: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的大隐患 下一条:德龙·莎美特:坚守主业出业绩